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阳锡叶)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提交了一份关于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的提案,她表示,当前财政科技经费仍存在分配机制不够优、均衡性和效率不够高等问题,亟需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让“财政引擎”动力更足、效能更强,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陈晓红认为,当前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体制需要进一步突破,现有经费配置以竞争性项目为主,占基础研究类科研院所经费的近70%,而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项目制框架存在资源分散的弊端。分配的均衡与效率有待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过程中的多部门联动统筹不够。青年研究基金仅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的约20%。引导基金、后补助等财政科技支出方式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评价方法影响经费分配使用,评价标准比较单一,缺乏针对不同类型、行业、专业等特点的科学细化。追求“短平快”现象还比较严重,对深度探索需给予更多重视。
陈晓红建议,一是立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优化经费分配,集中资源支持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探索打破项目制,构建“稳定+竞争”的机制;科学建立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二是立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经费投入使用,探索构建部-省-市-企共同投入和合作的模式;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探索建立基础研究青年人才的遴选、培养和长期稳定支持机制。
三是立足“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动态调整经费分配使用,制定完善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成果评价与经费分配使用更加紧密挂钩;推进严谨的成果评审验收模式;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追溯认可机制,解决颠覆新技术认可滞后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